老子《德道经》
帛书甲本《德道经》
道篇
第五十九章 不盈
第五十九章 不盈(15)
古之善爲道者,微眇玄達,深不可志①。夫唯不可志,故強爲之容②,曰:
與呵!其若冬涉水③;猶呵!其若畏四鄰④;儼呵!其若客⑤;渙呵!其若淩澤⑥;沌呵!其若樸⑦;湷呵!其若濁⑧;呵!其若浴⑨。
濁而情之余清?女以重之余生⑩。
葆此道不欲盈,夫唯不欲盈,是以能敝而不成⑪。
①達:通達,四通八達。另有通曉、遍、到(達到)、實现等義。 微眇玄達:甲本缺,據乙本補。通行本作“微妙玄通”。 志:意也。心願所往,未表露出來的長遠而大的打算。通行本作“識”。下句同。
句義:古代善於行道的人,顯與隱、白與黑的微妙和玄妙通達無礙。跨弦通靈深遠,人們無法揣測他深邃的志向。
②句義:正是因爲不可揣測其志向,所以勉強形容之。
③與:修真學用字,含心法,與豫通假。豫,《說文》:“象之大者”。與:有多義,黨與也。又與“豫”相通。如猶豫(遲疑不決),《史記·呂後紀》:“猶與未決”。《後漢書·樂夷傳》:“楚靈會申,亦來豫盟。”註:豫即與之義。本句通行本作“豫兮若冬涉川”,楚簡作“夜乎奴(如)冬涉川”。
句義:有道之人就像豫一樣,冬天行走於冰川時,唯恐因自身體重過大失陷冰層之下,因此必然慎之又慎。修真學在“與”態下,要格外小心地根據內部變化的客觀實際而前進。
④猶:猿猴一類,其性多疑,唯恐受到襲擊,故極具謹慎。猶同上句之豫組詞爲猶豫,則表示因謹慎而遲疑不決。
句義:有些像猶啊,行道者以機敏謹慎來抉擇周圍環境。
⑤儼:《集韻》:“儼,《說文》:昂頭,一曰恭也。或作‘嚴’。”恭敬、莊重之義。甲本缺,乙本作“嚴”,楚簡本作“敢”,皆形近通也。
句義:行道者非常恭敬莊重地對待眾生萬物,充滿感恩心,甘願居於客位,而不自恃爲主。
⑥渙:散去,解散。 淩:淩冰,水面上的冰塊。 澤:潤澤,水澤,又通“釋”,解散、釋放等義。淩澤,楚簡本作“懌”。通行本作“渙兮若冰之將釋”。
句義:行道者無私大捨,向眾生布施財富、智慧、能量,如同冰在水中,隨著溫度的升高自然消融而潤澤萬物。既不恃爲己有而遲滯,也不違背自然而拔苗助長,促其早熟。
⑦沌:混沌,先天陰陽未分的狀態。甲本模糊,乙本作“沌”,楚簡本作“屯”。通行本作“敦”。 樸:未經加工的木材。
句義:行道者牢立於道的“无”態“○”境之內,所持守和運用的只是至簡至純,淳樸未分的德“一”,虛无生萬有,用此德“一”之樸就足矣。
⑧湷:修真學所取象義用字,象意體內的“春”與“水”合一之物。與渾通假。渾:混流聲也,混濁不清。 濁:水不清。
句義:陰陽太極二的旋動順化,二生三,三生萬物,渾然沒有窮盡。行道者洞察根本,抱元守一,和光同塵,似濁非濁,濁中取清,德變爲用。
⑨:帛書作“”,修真學異構字,內含心法和內境象意,與曠通假爲用,有空曠,開闊,浩瀚之意。 浴:虛空之神,參見第五十章註①。 通行本此句在“渾兮其若濁”前。
句義:行道者性命已經天人合一,心胸容納宇宙眾生萬物,無比光明開闊。居於道“无”而淳德充滿性命兩大系統,並且澤被眾生。
⑩甲本“靜”作“情”,通假而用。情,含修真學內修外證之訣義。“徐”作“余”, 余,亦爲修意之解。 女:通“安”(安寧),通“如”(如意),參見第三十二章註⑨。 重:重視。通“動”。參第二十九章註②。 本句通行本作:“孰能濁以靜之徐清?孰能安以動之徐生?”楚簡本近同通行本,“安”作“庀”(具備、治理),“動”作“往”。
段義:離道失德,棄无丟一,必然越來越複雜地演化,沒有終結,萬物相渾淪而被物相所制約,産生濃重的塵濁障礙。在混濁變化的萬物萬象中,只有心靜身靜,才能使心身清明,洞察根本,不再隨波逐流。如果高度重視和把握住德“一”,守靜逐步至清明,“不徐不疾,得之於手而應於心”( 《莊子·天道》),則是長生久視之道。
⑪葆:通“寶”、“保”。 盈:盈滿。 敝:敗也,與“成”相對。參見第八章“大成若缺,其用不敝”註①。本段通行本作“保此道者不欲盈,夫唯不盈,故能弊不新成”。
段義:重視和保持住離濁守靜,棄繁就簡,抱道守德,少私寡欲,不陷陰陽,不落於私心貪欲的滿足,這才是至道之理。只有處靜用中,欲定性平,心清德明,才能把握道化生德蓄養的真理,從而能安處混濁的敗喪之境,處塵而脫俗,而不成爲犧牲品,喪其德敗其道。
〖註音〗
涉:shè音社;渙:huàn音換;湷:hún音魂;汝:rǔ音乳;盈:yíng音迎;敝:bì音必。
【繁簡對照】
爲(为),達(达),與(与),猶(犹),鄰(邻),嚴(严),渙(涣),淩(凌),澤(泽),樸(朴),濁(浊),曠(旷),靜(静);據(据),補(补),識(识),輿(舆),數(数),體(体),儼(俨),潤(润),懌(怿),釋(释),義(义),渾(浑),書(书),處(处),動(动),異(异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