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《德道经》
帛书甲本《德道经》
德篇
第二十八章 玄德
第二十八章 玄德(65)
故曰爲道者非以明民也①,將以愚之也。民之難治也,以其知也②。
故以知知邦,邦之賊也;以不知知邦,邦之德也③。
恆知此兩者,亦稽式也④。恆知稽式,此謂玄德⑤。
玄德深矣、遠矣,與物反矣,乃至大順⑥。
①“故曰”通行本作“善”。
句義:本章承上章而來,聖人欲眾人所不欲,學眾人所不學,聖道乃逆取其真,反也者道之動也。導民明德而不導民以知,導人反樸歸德道。智與慧乃是一對陰陽,智爲後天有爲之學知,慧爲先天无爲之靈覺。智多則慧隱;相反,抑智才有可能使慧顯現。以聖人之“愚”才能真正通達明德歸道之境。所謂大智若愚是也。
②“知也”通行本作“智多”。 知:《說文》:“詞也,从口从矢。”用口陳述,由心意辨識會意。另有:⒈知道,懂得了解,智識,主持、主管之義。《簡明古漢語字典》,例: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子産其將知政矣。”⒉同“智”,指聰明。《孫子·計》:“將者,知、信、仁、勇、嚴也”。
句義:導人於棄“思識”而唯“意識”的知,則德善不易知,後天的智巧,有爲而私欲過重,“明知”而不“明德”故難治。
③通行本此段作“故以智治國,國之賊;不以智治國,國之福”。 知:小篆字形,从口矢。段玉裁《說文解字註》:“識敏,故出於口者疾如矢也。”意思是:意識敏捷,智知性的事物,能形成條件反射,可以脫口而出。但是,所有生理條件反射,皆七魄所主,陰我心智所用,難合德性。知邦:主持身和國的治理。
句義:後天意識的知識是有限的,用於治身國就是國家的禍害。不單純用智而用慧知治理,將“智慧”顛倒爲“慧智”爲用,就是國之福德。
④通行本少“恆”字。 稽:與“楷”通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千舉萬變,其道一也,是大儒之稽(楷)也。”稽首,古時的一種跪拜禮,叩頭至地,是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種。古人以此作爲楷式。稽,此處應讀作起。通行本作“楷”,下句同。
句義:常知這兩者,就是一種合乎自然規律德“一”的楷式。
⑤玄德:在太極黑境中達成的德行善舉,奇妙無比而常人難以知曉之德。 句義:常知德“一”的楷式而用德“一”的能量造福於人群,可謂奇妙無比之玄德。
⑥句義:玄德的深奧、遠大,與“有爲意識”所知的事物往往是相反的;把握无爲思識中的玄德行爲實踐,就能實現大治大順。
〖註音〗
愚:yú音娛;
恆:héng音橫;
稽:qǐ音起。
【繁簡對照】
爲(为),難(难),賊(贼),謂(谓),遠(远),與(与),順(顺);從(从),陳(陈),識(识),會(会),國(国),舉(举),變(变),讀(读),種(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