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篇

第九章 知足

 第九章 知足(46

天下有道,卻走馬以糞;天下无道,戎馬生於郊

罪莫大於可欲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憯於欲得

故知足之足,恆足矣

 

有道:具備和符合大道的規律性。天下有道,指身國內天下和社會外天下,用道和德進行治理。居道“无”用德“一”則意馬馴服,民心清靜而天下太平。《論語·憲問》第十四:子曰:邦有道,穀;邦無道,穀,恥也。(穀,參見第五章註

卻:《說文》:“節欲也”。又退也。又含:避免回轉返回轉折之義,但、但是、可是等。 

:用於戰事或作交通用。走馬以糞則喻爲讓馬勿奔走而在田地中以粪施肥。内中以馬喻后天,卻走馬即修真學中的“栓意馬”。以糞,即清除意識中的私和欲。

:《說文》:“兵也”。 

:《說文》:距國百里爲郊。按:周時距離國都五十里的地方叫近郊,百里的地方叫遠郊。此處指荒郊、郊野。

句義身國有道,則意馬馴服,污濁易掃除,爲德信所用。身國無道,則意識如戰馬亂馳,禍端起於身國內外。

:《說文》:“欲,貪欲也。”《荀子·正名》:“欲者,情之應也”。《呂氏春秋·貴生》:六欲,註:“生死耳目口鼻也。”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:“以欲竭其精”。註:“樂色曰欲。”《德道經》第四十七章《安民》:“不見可欲,使民不亂”。《袁氏世範》:“中人之性,目見可欲,其心必亂,況下愚之人見酒食聲色之美,安得不動其心?”

:甲本作“”,含有“禍”字之意,在此主要指修真者對修炁修心整體把握上的過失禍殃。屬修真學異構字。《漢語大字典·心部》。另據《說文》,《史記》《漢書》多假,其與“象形通假

:通行本作“大”。乙本此句缺,甲本中此字左半殘缺,似不爲“心”。今據《韓非子·解老》《韓非子·喻老》及範應元《老子〈道德經〉古本集註》等書寫作“憯”,痛也,古同“慘”。

句義主宰著意識的陰我私心及貪欲是罪惡之源,欲壑難填則生禍亂,貪得無厭是産生慘痛災殃的根源。

:《說文》:“人之足也,在下,從止口”。《大戴禮記》:“足恭而口聖”。又有鼎足、充實、完備、足夠等義。《莊子》:“古之畜天下者,無欲而天下足”。 

:《說文解字》:“恆,常也,心舟,在‘二’之間上下。心以舟施,恆也。古文恆月。《詩》曰:如月之恆。”“恆”通行本皆作“常”,其爲避漢文帝諱改,下同。

句義身國真正的支撐是道足,立足於德道是知足的根本,清除陰我私心貪欲,就處於常足無憂了。

〖註音〗

戎:róng音容;

憯:cǎn音慘;

諱:huì    

【繁簡對照】

卻(却),馬(马),糞(粪),於(于),禍(祸),恆(恒);異(异),體(体),漢(汉),據(据),書(书),殘(残),應(应),寫(写),諱(讳),從(从)。